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成立于1964年,是國內創建最早、學術梯隊最強的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腫瘤內科醫教研基地之一,是我國特別是華南地區腫瘤化療專業公認的學科帶頭單位。內科目前設有肺癌及胸部腫瘤、消化道腫瘤、淋巴瘤和乳腺癌等9個主診教授崗,擁有5個病區(含骨髓移植病房和空軍醫院胸部腫瘤病區,共165張病床)及1個日間病房,現有高級職稱醫護人員20名(其中博士導師6名,
碩士導師7名)。
內科主要診療的病種包括:淋巴瘤、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頭頸癌、睪丸癌、膀胱癌等。
內科年門診量5.4萬人次,住院1.1萬人次/年,收治的病人主要來自廣東省,約9%來自省外、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該科設有造血干細胞移植病房和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病房等?剖页碎_展常規化療以外,還開展了外周血干細胞支持下的超大劑量化療,血藥濃度監測下的大劑量氨甲蝶呤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和維持治療等。 該科收治的多種腫瘤的治療療效都達到了國際水平。此外,為了探索新的治療模式,開發更多有效的治療藥物,增加腫瘤病人的治療機會,內科專家還不斷發起臨床與藥物方面的課題研究,并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
內科是我國主要的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之一,1983年被衛生部確定為我國首批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抗癌新藥臨床評價基地,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家衛生部屬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基地。在科室負責人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內科出色地完成了衛生部藥政部門下達的百余項新藥臨床研究與評價任務,為我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衛生部藥政部門和全國同行們的好評。經過近30年來的努力,內科在抗癌藥物的臨床研究與評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在工作實踐中培養鍛煉了一支專業過硬、國內外知名的專業技術隊伍。內科現是中國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姑息治療委員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也是中國抗癌協會或廣東省抗癌協會多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或委員單位。
在科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內科在科研工作方面碩果累累:從1964年建科至今,內科共獲得各級別科研基金約2500萬,其中國家級基金10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國家“十一五”新藥創制重大專項2項,“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3項,“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2項);省部級基金20余項、校級基金10余項。另外,內科每年發表多篇論著,2010年共發表約50篇文章,其中SCI論文37篇。內科主編和參編出版的有關化療及新藥臨床研究的專著有十余冊,如《實用腫瘤內科處方用藥手冊》、《腫瘤生物治療學》等。
內科還為全國特別是華南地區培養了一批腫瘤化療和臨床藥理的專業人才。內科每年招收約10名腫瘤學研究生,2010年所帶碩士生、博士生共49名。另外,內科每年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生40名左右。在做好研究生和進修生的教學培訓工作的同時,內科還成功舉辦了多種學術交流活動,如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國家級)腫瘤化學治療新進展學習班及Post-ASCO匯報會,第六屆中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年會等,促進了我國腫瘤化療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總結交流,并推廣了國際先進的診療理念。
(隱藏科室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