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科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重要科室之一,有著36年的悠久歷史。目前共有醫師12人,主任醫師和教授4名,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3名,主治醫師2名,其中博士導師1名,碩士導師3名。在讀博士生3名,碩士生7名。培訓來自全國幾十個省區的進修醫生。
腹科主要診療的疾病包括:大腸腫瘤、胃腫瘤、乳腺腫瘤、胰腺腫瘤、腹膜后腫瘤、腎腫瘤、膀胱腫瘤、前列腺癌、睪丸腫瘤和皮膚、骨及軟組織腫瘤。我科
治療手段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尤其大腸癌的診治居全國先進水平。我們在腹部腫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減少術后復發轉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得到同行的肯定。
每年收治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病人約1000名,絕大多數病人經過我們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得到了康復,相當多的病人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療而治愈“頑疾”。許多病人對我們的工作表達了衷心的感謝,院校領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多次被評為“先進文明科室”。我們以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成為全國知名的、華南地區主要的腹部腫瘤防治中心之一。
現擁有70張住院病床。其中,大腸癌的診療水平屬國內先進水平,尤其是直腸癌Miles術后人工肛的護理。我們于1996年舉辦省級結腸造口治療師培訓班,1998年經國家繼續教育處批準,舉辦國家級教育項目:腸造口治療師培訓班,現已舉辦第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辦第四屆,學員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綜合醫院和?漆t院,也來自廣大的基層醫院;既有護理工作者,還有高級職稱的醫生。學員反映良好,人數逐年增多,2001年第四屆已達50人,但仍有許多醫護人員不能被招收而感到遺憾。更加令廣大造口者和醫護人員為之振奮的是,我國第一所造口治療師學校 中山醫科大學造口治療師學校在我科萬德森教授和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在院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并成功的培養了第一批的11名學員,他們也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持有世界造口師協會頒發的具有國際認證的造口治療師證書。我科歷年培養了近千名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造口治療師,至此逐漸成為我國造口治療師的培訓基地。
為預防消化道腫瘤術后肝轉移及腹腔種植,科室開展術中腸腔化療、門靜脈5-FU灌注和腹腔化療;術后門靜脈5-FU連續灌注、腹腔化療泵埋植術等項目。
主編《臨床腫瘤學》、《社區腫瘤學》;合作主編《肝膽腫瘤學》;參加編寫《肝病治療學》、《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斷規范(第三分冊大腸癌)》;合譯《腫瘤外科學》、《癌癥化療:原則與實踐》等。
我科今年主持多個國際性、全國性和地區性會議,包括第一屆中-澳-紐國際腫瘤會議、歷屆廣東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年會暨論文交流會。
腹科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
社區惡性腫瘤早期發現、診斷、治療的研究;
惡性腫瘤發病、死亡及危險因素監測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端粒酶在化學致癌過程的表達規律及應用。
衛生部課題:
預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研究。
省衛生廳課題:
胃癌P53、PCNA雙表達的意義;
乳腺癌改良式根治術的研究;
應用大蒜素抑制裸鼠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實驗研究;
腔內超聲、異硫藍染色引導下段直腸癌保肛術的研究;
晚期直腸癌綜合治療的研究。
省科委課題:
提高結直腸癌療效的研究;
預防大腸癌肝轉移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乳腺癌優化治療方案的研究;
胃癌新輔助化療的作用機理與應用研究。
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腸癌肝轉移的預防; 軟組織肉瘤序貫治療的研究。
腹科近年來的獲獎成果:
1、“提高結直腸癌療效的措施研究”獲廣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2、“5-FU腸腔化療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應用及其機制探討”獲中山醫科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
3、“高劑量動脈灌注化療加藥物濾過治療原發性肝癌和晚期直腸癌”獲中山醫科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醫療成果三等獎。
4、“原發性肝癌術后甲胎蛋白的半衰期測定及其臨床意義”獲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
(隱藏科室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