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是我國華南地區腫瘤化療專業公認的學科帶頭單位。目前設有腫瘤化療、血液腫瘤和兒童腫瘤三個專業組,六個病區,205張病床,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2名(其中博士導師2名,碩士導師10名)。
主要診療的病種包括: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肺癌、乳癌、鼻咽癌、頭頸癌、消化道腫瘤、睪丸癌、兒童腫瘤等。
科室的主攻方向是: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抗癌新藥的臨床試驗。該科除了開展常規化療以外,還開展了造血因子支持下的大劑量化療,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細胞支持下的超大劑量化療,免疫治療等先進的治療手段。 各種常見腫瘤的治愈率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科室的學術交流:
內科于1994年、1997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連續成功承辦了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議,其中1998年承辦全國化療專業學術交流會議,南方片化療專業學術交流會議。內科于1998年舉辦了第一屆全國GCP學習班,2000年再次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GCP學習班。每期學員40-50人,學習班結束后授予國家級繼續教育學分。
內科也是我國主要的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之一,1983年被衛生部確定為我國首批抗癌新藥臨床評價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床評價基地,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家衛生部屬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基地。在科室負責人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衛生部藥政部門下達的六十多項新藥臨床研究與評價任務,為我國抗腫瘤藥物的研制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衛生部藥政部門和全國同行們的好評。十多年來,該科在抗癌藥物的臨床研究與評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在工作實踐中培養鍛煉了一支專業過硬的中青年技術隊伍。該科除了每年接受大量的新藥臨床評價任務以外,還積極地推動腫瘤化療和臨床藥理知識的普及,并為全國特別是華南地區培養了一批臨床藥理和腫瘤化療的專業人才。
1997年3月,國家科委及衛生部組織專家組對該科進行了考核,已確定在進一步提高本基地的設施及技術力量,包括人員培訓的基礎上,3年內將基地建成為國家級抗癌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使之能代表我國抗癌藥物臨床研究的水平并參與國際合作研究,代表我國水平的國家抗癌藥物研究基地與國際接軌,促進我國腫瘤防治工作水平,迅速趕上國際水平,并促進我國醫藥產品推向國際市場。1998年4月國家科委和衛生部對我基地進行中期評估。2001年1月16日,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有關領導及專家組一行13人,對我中心籌建的國家級新藥(腫瘤專業)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討論評議,最終達成一致共識,批準我新藥臨床研究中心通過驗收。本次驗收的順利通過不僅說明了我新藥研究中心已位居全國抗腫瘤新藥研究同行專業水平的前列,而且也表明我中心已具備與國際優良臨床研究規范(GCP)接軌的能力和實力;同時,也是對我新藥研究中心三年來的辛勤工作給予的高度肯定。
“七五”以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共6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0項,部、委、省級科研項目21項,廳級科研項目2個,腫瘤中心科研項目17個。獲省廳局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1980年以來,共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出版有關化療及新藥臨床研究的專著十余冊。
(隱藏科室簡介)